刘冬梅:用好文字来爱这个世界 | 人文情结原创 分水岭文友 22:00
我是六安舒城人,大别山的女儿回到家乡,感谢叶集区委宣传部的邀请,作为一名新闻出版人,很荣幸见证和推动了黄圣凤老师这部书稿出版的全过程:从创作成稿、选题立项、编校审读、书号申领、印制出版、发行营销,到今天的新闻发布,我全程都密切关注。
《韦素园传》是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,安徽文艺出版社是我的老东家,有一个重点出版方向就是专注打造地域文学文化图书。这部书的编辑出版等环节的责任人我都很熟,我推荐的责任编辑刘畅很专业,她也是我们六安人。疫情期间,在印厂复工复产困难的情况下,文艺社出版科优先安排下厂,因为我说当地区委区政府非常关心这部书是否出品成功,科长王冰监制印刷时特地加了一个衬页,这样一打开时,前面显得不空,装帧形制上更精致。前不久,我还受黄圣凤老师委托,我打电话给出版社发行营销部门主任戚润瑾,沟通全国新华书店、各类网络书店的发货上架情况。
出版后第一时间,我们《安徽画报》首席记者孙婷、高斌,赶来叶集做了采访报道,在六月刊·新安书苑栏目,推出4个版的重磅报道,题目为《挖掘未名遗珍,传承未名文化,国内首部韦素园传出版》。
去年国庆假期,我受出版社的约请,作为审读专家,拜读和审读《韦素园传》文稿。出版社给我的任务是:通过文稿去判断内容导向和创作水准可不可以出版,然后,去省新闻出版局申领书号。我当时给的审读结论是:“《韦素园传》系安徽文艺出版社新近策划推出的一部优秀的当代原创皖籍名人(作家)文学传记……本书稿系第一部关于韦素园的传记文学作品,具有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文学思想艺术价值,文本优质,填补空白,建议出版。2019年10月7日。”
在审读文稿把关内容的同时,文稿最打动我的是,乡情浓郁:韦素园,出生于皖西叶集(过去属于霍邱县)的小商之家,作者黄圣凤,身为传主韦素园的同乡后人,怀着浓烈的乡情,精深研究“未名社”成员活跃于现代文学史上的时代渊源和韦素园“宏才远志,厄于短年”的多舛人生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作品中着墨了一个重要内容成分,就是一批霍邱先贤在上海、北京等外地相互扶持、相互帮助寻求发展的一些史实,他们的乡情和友情,弥漫于字里行间,温暖可亲。
大学时代,我就欣喜地发现,叶集未名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财富,今天,我从《韦素园传》的出版扶持、新闻发布,以及,延伸到的叶集文化建设研讨会,深深感受到,叶集区委区政府,对叶集地域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。
作为《安徽画报》的执行主编,我经常聚焦六安经济发展、人民生活、历史人文等方面,进行专题报道。刚刚韩军部长说到近期的六安电视剧《上将洪学智》,我们在热播时赴北京采访了洪学智将军的儿子洪虎省长,听他讲述将军和六安相关的故事。我们和省委省政府合办的“风华正安徽”这个栏目,去年10月底,走进了叶集,推出《安徽西大门——叶集》10个版面的中英文报道,讲出了叶集这一方水土,往昔和今日的动人故事。
十年前,我因为责编了徐贵祥老师《四面八方》(后来获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)的机缘,结识了六安皖西北这边文学文化界的很多优秀朋友,包括今天在座的作家陈斌先、朱德奎等等;去年5月,我带队赴北京,在国防大学文化政治学院,对徐贵祥老师进行专访,推出高端访谈《徐贵祥:用文字擦亮历史的天空》,挖掘其优秀佳作和我们皖西大地的因缘,社会反响很好。
黄圣凤老师有很浓厚的家乡情结,她说:我写《韦素园传》是一种情怀。黄圣凤老师是带着深深的热爱来写韦素园,来写这一片土地的。心中有热爱,心中有阳光,心中有责任,笔下才有好文。黄圣凤以及皖西的诸多作家们,他们都是用好文字来爱这个世界的。
本刊编辑
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
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
值班编辑 戴晓东
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
刘冬梅,安徽舒城人,安徽大学文学硕士,编审,现任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画报执行主编、市场星报副总编辑。全国新闻岀版系统劳动模范,曾获得首届“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技能竞赛”个人第一名,“全国优秀版权经理人”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、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国媒采访报道。策划编辑过王蒙《中国天机》、徐贵祥《四面八方》等诸多图书,荣获国家级、省部级奖项20余项。执行主编的《安徽画报》2019年被中国画报协会授予“最佳画报”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