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家宝:五味杂陈“宅”生活│非常时期

 图片 第1张

刘家宝:五味杂陈“宅”生活│非常时期原创 分水岭文友 45:00

 图片 第2张

站在我家的阳台上,目光越过前方“惠民小区”的院墙,就能清楚地看到紧挨院墙的那栋楼最西边的那个单元被隔离的情况:单元门被人从外面反锁,单元之间也用铁皮和栅栏隔开。因为这个单元有一例“冠状病毒”的确诊病例,所以整个小区以及小区前面一向繁华的双湖路也实行了交通管制,所有的机动车辆禁止出入。

这些天,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消息,我从来都没有恐慌过,哪怕实例就在眼前。但,我还是严格遵循钟南山院士“呆在家里,就是对社会最大贡献”的倡议,时时刻刻“宅”在家中,坚决不外出添乱。不过,这长时间地“宅”,也“宅”得我五味杂陈。

“宅”在家中,“宅”出了最原始的生活状态。足不出户,自然勿需顾及形象,所以经常迟迟地起床,胡须不递,头发不理,穿着臃肿的家居棉服,饿了才吃,困了才睡,慵懒得如同一只过冬的棕熊。我关掉了闹钟,将以前的早自习、晚自习都统统地抛在了脑后,也就没有了时间观念,忘掉了今天是星期几,忘掉了现在是几点几分,经常是晨昏颠倒、昼夜错乱。有时一本书、一部电影就能让我痴迷至凌晨时分,而不必担心第二天会误事;有时午睡醒来,已是夕阳西斜。我的生活,仿佛是从一个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,走进了一条幽暗昏黄的寂寥小巷,安静得没有了一丝风。

“宅”在家中,也“宅”出了一点文化味。有了充裕的时间,便可以随心随意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。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,我当然很注重假期阅读,于是我便从去年揭晓的第十届“茅盾文学奖”作品入手,再到一些其他名著,再加上网上阅读,我每天都能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安宁美好的阅读时光。暖阳之下,悠然地翻动书页,恍然间就有了一种春光拂面的情思;静夜之中,一卷在手,整个夜晚也会温馨静谧、书香袅袅。春节期间在网上观看了贺岁大片《囧妈》之后,我又接连看了好几部优秀的电影作品,当然,中央电视台一套的第五季“中国诗词大会”也成了我的必看节目之一,每天晚上我都会准时静候在电视机前,跟着主持人龙洋畅游中国古代诗词的海洋,享用那一道道诗词文化大餐。

“宅”在家中,也没忘了锻炼。很多专家都说过,战胜病毒最重要的不是什么特效药,而是自身的免疫力,所以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锻炼。我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,两天不蹦跶出一身汗就感觉浑身不自在,当然,多年的坚持运动,也让我受益颇多。而这个假期,乒乓球室闭了馆,其他运动场所也都禁止入内,当然,更重要的还有我不出门的自律。“宅”得发慌,我就别出心裁,在客厅里用两张旧桌子搭起了临时的乒乓球台。两张桌子对直了,可以练直线,两张桌子错开,可以练斜线,居然也打得像模像样、有滋有味。更为可喜的是,我的运动热情带动了全家人,让妻子和女儿都爱上了运动,爱上了乒乓球,她们的球技也在短时间内都有了明显的提升。

其实,“宅”在家中,我最关心的还是当下的疫情。想到那么多被病毒感染的人们,那么多遭受灾难的家庭,我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。“百无一用是书生”,在这个国家遭灾、民族受难的时刻,我却毫无作为,这又让我不得不暗恨自己了。好在近几天,学校开通了网上教学,我又忙起了备课、上课,生活略微有了一点规律,心情也有了一些好转,感觉自己的价值又得到了体现:虽然我不能亲身参与到防疫一线中去,但我还可以教育我的学生,让他们拥有责任与担当,使他们心怀天下,胸有家国。

在这段疫情汹汹的日子里,家,无疑是一方宁静的港湾。从朋友圈中可以看出不少朋友呆在家中,呆得焦躁不安,其实,我们能安稳地“宅”在家中,是无数个白衣天使牺牲健康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,他们用赤诚忠心和人间大爱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守护安宁的长城,这样的日子是多么难得和可贵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到莫大的幸运并倍加珍惜呢?

“宅”在家中,虽然五味杂陈,心有伤痛,但作为防疫抗疫的一种方式,我一定还会深居简出,心平气和地坚持到底,坚决切断病毒传播的路径,默默地为防疫抗疫加油助力。待到疫情解除,我们便可以敞开门窗,敞开心扉,走进春光中,走到人群里,看满地的阳光,看满天的星辉,看满世界的笑容。

我坚信,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。

刘家宝,中国散文协会会员,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文章发表于多家报刊,并在一些征文中获奖。作品被收入《六安文学60年》、《2017“读家记忆”年度优秀作品》、《诗意的红烛——安徽教师散文百家》等选本。

 图片 第3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