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祖青:当年那个知青 | 城南旧事原创 分水岭文友 36:55
廿岁之前,我去过最远的城市,非六安市莫属。因为肥西曾经隶属六安地区管辖,加上父亲有个朋友后来在六安市工作。父亲的朋友是知青,和父亲年龄相差近二十岁,我一直叫他徐叔。
他是一九七六年春下放插队到我所在的肥西县,是大队干部带着他走进我们生产队一处公屋住下来的。刚到庄上,大队干部准备安排他到我舅爷爷家搭伙吃饭的。因为舅爷爷家就舅爷爷与舅奶奶老两口,舅奶奶又是小脚,下不了地干不了农活。专在家里干家务与做饭,侍候舅爷爷。乡下有句俗话叫人多好干活,人少好吃喝。安排在他家搭伙吃饭条件相对好点,大队干部对庄上每家每户是最知根知底的,舅爷家生活条件在庄里算得上最好。然而,面对大队干部的悉心安排,徐叔摇摇头说,让我先熟悉一下环境,过几天再说吧,还是让我自已选。
几天后,徐叔和我父亲商量说,搭伙吃饭的事就定在我家了。徐叔的理由是从家出门时,他父亲交代了,既然到农村去,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,吃点苦,是最好的煅练自己。再说我不能让两位快六十岁的老人,无形中来侍候我这个年轻人,要是让父亲知道了,免不了要挨骂的。父亲有点担心似的,对他说,我家条件差,四个孩子......父亲知道徐叔是县里大干部家庭子女,徐叔却坚定地说没事。
一九七六年,是个多事之年,徐叔刚安顿下来不久,唐山大地震发生了,之后的一段日子里,老队长为他在村里一棵大树下搭了临时地震棚,算是防震场所。每天除了吃喝与下地干活,休息时间几乎都是在棚内的,就这样徐叔在防震棚内度过了大半年。九月的一天,徐叔从地里回来,他从队长家拿来了收音机(全村唯一一台),脸上显得很严肃,坐在防震棚的大树下,认认真真地听着广播,我们后来才知道,那是我们的毛主席逝世了。
艰苦的条件下,徐叔还是不忘自己的使命。就这样,每天庄里第一个出现在村头的就是他,有几次,我还见到他一手端着早饭碗,一手吹着出工的哨子。为了提高粮食产量,第二年春天刚开始,徐叔组织生产队社员清理门口的水塘水沟,将一锹锹淤泥挑到一块块秧田,又将队里一座座陈年废弃土围墙推倒,敲碎,一筐筐抛洒到准备种稻谷的田地里。在没有足够的化肥农药时代,这种方式也算是科学种田的一部分吧?功夫不负有心人,当年秋后队里一算账,粮食相比上年增产了四万多斤。全村人高兴不说,连远在城里的徐叔父亲也很激动。因为粮食增产一事,据说,徐叔父亲给公社干部打了招呼,放弃了第一次参军去部队的机会,让他再干一年。
今非昔比,回忆那段艰苦岁月,徐叔说,我们家那时做饭几乎不炒菜。为了省柴草,青菜也是在饭锅里面蒸的,至于放油盐,不用勺子,而是用筷子从油罐里蘸上一点点。在谈到这件事时,徐叔总是说,没办法,我知道你们当时全家每年也就分得二十斤不到的菜籽油。让父亲记忆犹新的是,一次母亲去了舅舅家,从舅舅家摘了许多茄子辣椒之类青菜,徐叔异常高兴,似乎那几天他才算得上是大吃大喝几场,食欲大增,吃起饭也没有什么顾忌。
徐叔是最后一批下放知青,随着改革开放开始了 ,徐叔又到了部队,据说徐叔参军时,南方战事正吃紧,几年后他转业回到了城里。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徐叔每年春节都抽空来我们庄上住几天,算是给大家拜年。每次都掏钱让我们买菜买肉买酒,宴请庄上一帮人,庄上那位走南闯北的牲畜贩子是他每次必请的佳宾。看到改革开放后,庄上人家逐渐摆脱了贫困,他不止一次对我们一帮小青年说,要学会一两样手艺,才能适应以后的社会。对我们庄两个曾经的放牛娃在外生意做得有模有样大加赞赏与鼓励。
徐叔与父亲相处期间,一直称父亲为大哥。一天,徐叔来时正赶上父亲备好了一板车稻谷去集上加工。徐叔放下行李就帮着父亲拉板车,一路上徐叔几次叫父亲大哥,父亲都假装没有听见。回来的路上,徐叔不解地问父亲,为什么喊他不答他?父亲尴尬地笑笑说,你看看我这一身一脸灰,现在叫我大哥我没意见,当着那帮人叫,我就是答应了,别人肯定不会相信我是你大哥。
住在城里机关里的徐叔,逢年过节就会邀父亲到他家去做客。八九十年代,交通条件相对落后,五十多公里的路程,需要坐班车,而且还要转车两次。城里的徐叔家生活条件相对来讲是富裕的,住房却并不宽敞。让父亲去一趟,来回至少要三天。父亲经常对庄里的一帮人说,徐队长如何招待他就不说了,单就住宿这一块让我无话可说,我每次到他家,他一家三口晚上就去外边住旅馆,把自己睡的床让给我。父亲说着说着指着自己一双解放鞋说,你们都知道我是个大汗脚。
有一年,父亲在徐叔家餐桌上边吃饭,边对徐叔说,今年过了年,我就六十周岁了,我曾经决定过六十岁之后就不再到离家较远的地方,包括你这里。徐叔夫妇很惊讶地问父亲为什么?父亲说六十岁的人了,耳聋眼花,又邋里邋遢,担心半路会走失了。徐叔夫妇知道父亲明显是在找借口,看着父亲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。他也很认真地说,我们也知道你今年六十岁,这样吧,我们给你准备了二千元现金,趁这次机会,回去多盖两间砖瓦房子留给自己,不管孩子们以后发展怎样,你自己也要有两间属于自己的住房。至于这笔钱算我们借给你的,什么时候有,什么时候再还我们吧。
徐叔知道,父亲攒足了盖四间砖瓦房子的钱。打算过罢年给我二弟三弟盖婚房。
纸质报刊联盟
排名不分先后
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
《安徽工人报》副刊 胡茂勇《安徽法制报》副刊 陶必福《东部》杂志 李明亮《贵港日报》副刊 高 瞩 《北海日报》副刊 庞 白《未来》杂志 王贤友《乡音》杂志 姚文学《曲靖日报》副刊 黄官品《东方文学》杂志 付 力《旅游散文》杂志 张昌爱《皖西日报》副刊 流 冰
本刊编辑
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
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
值班编辑 戴晓东
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
李祖青,1967年生,安徽省肥西人,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,2012年陆续发表拙作。文章散见于《故事会》《小说界》《微型小说月报》《喜剧世界》《小小说大世界》《华文小小说》《领导科学》《羊城晚报》《北京晚报》《新安晚报》《语文报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