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阳月:一只金手镯 | 小说

 图片 第1张

李阳月:一只金手镯 | 小说原创 分水岭文友 30:26
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一处名叫鸡鸣岭的偏僻小山村。夜已经深了,村头老赵家的窗户还亮着灯。老赵半靠在床上,闭着眼睛,半张着嘴,吃力地呼吸着。突然,他又剧烈地咳嗽起来,木板床也跟着摇晃。那架势,仿佛要把墙上的泥巴给震碎下来。老赵的老婆张婶还在屋里忙活着,在灯下剥着一大堆青豆荚。她手指麻利地从豆荚里抠出豆米,丢到一个盆里,盆里的豆米也越堆越多。张婶明天早上去赶集,要拿这些青豆米到集上去卖,换点钱家用。咳了一会儿,老赵缓过了气。他看了看张婶,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刘清源给你的金镯子,你咋不戴呢?张婶暼了一眼老赵:我才不图那个新鲜,你到是挺惦记着啊。老赵“嘿嘿”笑了两声:那可是刘清源从台湾带回来的,也是人家的一片心意啊。张婶没再理老赵,继续埋头剥着青豆,不禁回想起前几天刘清源回村的情形。

那天,鸡鸣岭洋溢着莫名的兴奋,男女老少都在谈论刘清源今天要回村的消息。年纪大些的人还在津津有味地说着往事——刘清源今年该有六十五了吧?我记得和我大哥是同龄的。他被抓壮丁应该是四七年的事情,那会儿兵荒马乱的,到处都在打仗。你说他,也真够倒霉的,结婚不到十天,就被抓了壮,也苦了新娘子。唉,都以为他死在外面了,没想到是去了台湾,这辈子还能回鸡鸣岭,也真够命大的。说到刘清源当年结婚的事情,人们还是有些顾忌的,因为那个新娘子就是村里的张婶。四十多年前,张婶还是十八岁姑娘的时候,就许配给了刘清源。可结婚不到十天,刘清源就被抓了壮丁,送进了国民党的军队,四处转战,渐渐地失去了音讯。刘家和村里人也以为他早就在外面打仗死了,张婶也一直等到了解放后,实在没有指望了,才跟村里的老赵结为夫妻。到了九十年代初,台湾和内地的关系开始松动,许多当年从大陆过去的台湾老兵陆续回乡寻亲,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。没多久,村里刘家就收到了刘清源从台湾寄来的信,刘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,这个天大的消息一下子就在四里八乡传开了。

那天,在乡干部的陪同下,刘清源回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鸡鸣岭。他穿着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西装,戴着一顶礼帽,手里拎着一只皮箱子。亲人相见,自然是一番感人场面。乡亲们也都围过来,唏嘘不已。心肠软的,还跟着一起抹眼泪。张婶早两天也知道了刘清源要回鸡鸣岭的消息,是老赵告诉她的。老赵还说,听说刘清源在台湾退伍后做生意,有不少钱呢。张婶瞪了他一眼:他有没有钱关我们什么事?都这么多年了,他是他,我是我了……晚上,老赵明显感到张婶睡得不踏实,在床上翻来覆去。在刘清源回鸡鸣岭的那天,张婶锁上家里的门,拉上老赵去村外的田里干活。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,他们才收工回家。快到家的时候,张婶看到家门口前站着一个人。在夕阳的映衬下,他的身影有些佝偻,但站得很稳。见到刘清源,张婶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……在张婶家,他们聊了很多往事,老赵在一旁添着茶水,偶尔也会插句话。临走前,刘清源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,打开来,拿出一只金灿灿的手镯,递给张婶:我也没给你带啥,这只镯子你收下。当年……让你受苦了,是我对不起你。张婶推辞不要,刘清源把手镯放到桌子上……几天后,刘清源回了台湾,鸡鸣岭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张婶把这只金手镯收了起来,压在了箱底,一天也没有在手上戴过。

想着想着,青豆也剥完了,张婶一边清理着剩下的枝叶,一边对老赵说:过两天,我领你去医院看病,把这咳嗽的老毛病给治一治。老赵说,看啥病?咱哪有钱看病?张婶说,这个你别管,得把你的身体给治好,少受点罪。第二天清早,张婶悄悄从箱子里拿出那只金手镯,用手绢裹了又裹,揣在怀里。她背上昨晚剥好的豆米,向集镇走去。她已经打听好了,集镇上有一家金店,收金器,她这只金手镯能卖好几百块钱呢。想着要卖掉这只金手镯,张婶的心里一阵难过,她不禁把手伸进怀里,在那只手镯上反复摩挲。但一想到有钱给老赵看病了,她沧桑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,赶集的步子走得更快了。

纸质报刊联盟

排名不分先后

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

《安徽工人报》副刊 胡茂勇《安徽法制报》副刊 陶必福《东部》杂志 李明亮《贵港日报》副刊 高 瞩 《北海日报》副刊 庞 白《未来》杂志 王贤友《乡音》杂志 姚文学《曲靖日报》副刊 黄官品《东方文学》杂志 付 力《旅游散文》杂志 张昌爱《皖西日报》副刊 流 冰《教师报》文苑 蔡 静

本刊编辑

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

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

值班编辑 赵克明

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

李阳月,安徽六安人,现居东莞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,《小小说月刊》杂志签约作家。有小说、散文、诗歌公开发表于《小说月刊》《诗潮》《鸭绿江》《青年文学家》《参花》《中国绿色时报》《皖西日报》等报刊。

 图片 第2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