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│张学梅:乡村年味是一种记忆原创 张学梅 00:00
收录于话题
#有关过年的那些事
雪下了,乡村年味,像村民波澜不惊小日子,殷实而富饶起来。
游子陆续归乡。摩托车,小汽车,载着大包,小包乡愁,在四通八达的村村通上疾驰。望眼欲穿的父母,掸尘刷洗,囤聚年货,晾衣晒被,不亦乐乎。
娘,在菜园里,挖白菜。满头白发,和雪花,殷殷呼应。娘老了,而雪花,年年如此,见证,天荒和地老。每一场雪,都是年味的升华,是岁月在盘点日子。乡村的悲喜,就在这节点里,启程,或转折。
小时候,渴望吃顿肉,穿新衣,哪怕一双新布鞋,年,是我们幸福的盼头。只有过年,才有可能满足我们的渴望。那时的年味单纯而生态。小年一过,伯叔就挑着大木桶,来杀年猪。于是,堂叔,堂哥们帮忙,把母亲辛苦喂养一年的大肥猪,宰杀了。
猪,恐惧而凄惨的叫声,如利刃,戳疼了母亲的柔软,她低头躲在厨房里,添柴,煮水。然后,父亲把煮沸了的,滚烫的开水,倒进伯叔渔船似的杀猪桶......母亲的心情,冷而灰暗,忙忙碌碌。直到伯叔卸了鲜肉递过来,母亲才念念有词:小猪小猪你别怪,你是阳间一道菜,今年早早去,明年早早来。
我似乎也为大猪的命运忧伤过,但很快,就被馋涎的肉香冲淡了。父亲,伯叔和前来逮猪腿的,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,让年的前奏,白热化。母亲,仍旧低头不语,忙里忙外。我知道,伯叔把大肥猪大卸八块,其实是把母亲的情感,撕裂得七零八落。也许,于母亲,每一个家畜,都是她亲手养育的嫡亲。此时的沉默寡语,一定是在卖力的拼凑,让零散的情绪,化零为整......
我们这些孩子,却无比欢喜,数着日子过大年。父亲说,过年了,得给祖宗送点钱,置办年货。我们就学着父亲的样子给钱纸打眼,松散。然后随父亲上坟。父亲说:“谁磕头,祖宗就保佑谁上大学。”我们争相跪拜磕头。每一轮跪拜里,都是满满的虔诚,敬仰,和怀想。
那时,豆腐是自家黄豆制作的。一大早,父亲挑了两半木桶泡黄豆,去几里外的农家豆腐作坊,排队加工。我常常跟去帮忙,或凑热闹。豆腐的制作也是很有讲究的:研磨,筛浆,煮沸,点浆,上包,每一道工序,都是农家师傅娴熟的技艺。时间等久了,肚子咕咕叫,父亲会舀碗热豆浆给我喝,那个香啊,至今,余味缭绕......
晚归,父亲肩上嘎吱嘎吱的豆腐担,脚下咔嚓咔嚓踏雪声,衬托乡村月夜的静美,演奏出独特的乡乐。我踩着父亲的大脚印,闻着豆腐热香,满心喜悦与憧憬。
小年过后,母亲提前炖咸鹅,用咸鹅汤煮豆腐白菜,那味道真叫诱人啊。要知道,一年到头,家里根本不会买豆腐,只有在过年的时候,才能这么奢侈呢!有时,我们干脆老鹅汤泡锅巴,吃得一撑再撑。那时,不讲节食,塑身,一碰到美食,就海吃,猛撑。
除夕前夜,我们就开始刮旧对联。第二天,早早贴对联,火红的对联,押韵的对文,把年味推向高潮。庄上几个孩子,会挨家挨户读对联,评诗意。用寥落点墨,注解年味和幸福。年夜饭,与我家,有约定俗成:母亲扣圆鼓鼓的三碗米饭,顶上置放三个荸荠,意味着来年有什么过错,希望菩萨不要计较。
当村子里的炮竹声此起彼伏的时候,父亲净了手,点香,插在三只香炉里,然后,在福柜前烧三堆纸钱,用来敬神的。尤其恭敬的是,对祖宗——那部祖辈流传下来,动荡年代,父亲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家谱。母亲总是在装有家谱的精致谱盒前,特意放置一盏香炉,三天年,供香不断。听到热闹的炮竹声,我的心总是麻麻痒,希望自家也炸响脆生生炮竹,刺激一年来,平淡寂寥的心。可是我家没有炮竹,俭省节约的母亲总是说:“闷头发大财!”
然而,父母一生都没发过大财,一直过着庸常扎实的小日子。却教会了我,细水流年间,做个勤俭持家的贤女子。
除夕夜,我们给七大叔八大爷起岁,几个庄子回来,满满两衣袋的收获。那种喜悦,是爆米花和土花生的香味,是脆糖果的甜蜜,是零零碎碎的毛票子。
深夜了,意犹未尽的我们,坐下来守岁。一家人围着枯树根燃烧的火堆,渐渐安静下来。父亲天南海北地讲故事:什么薛仁贵,杨家将,水泊梁山......父亲只读过一年私塾,却把这些故事讲得栩栩如生,扣人心弦。
母亲煮了土鸡蛋作元宝,每人分发两个,再和上香喷喷的炒米和红糖水,那种甜呀,甜透了心尖尖......
今年,孩子留学在外,春节未归。年前,父亲脑梗,舅舅离世,哥哥多次返家,为体恤他一再劳顿,我们夫妻,准备回乡陪同父母过年了。父亲尚在恢复期,娘,忙里忙外地伺候父亲,打理家务。瘦削单薄的身子,像秋风中打旋的秋叶,总让你,提心,又吊胆。
母亲,一个家庭不倒的旗帜!她用朴素的爱,作腰箍,圈住365个小日子,也圈住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亲情,在年复一年光阴里,做个批山阅水之人。
乡村年味,在母亲的操持下,永远是崭新的记忆。
张学梅,市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。曾在《中国文学作品选》,《教育科学》,《城头山视窗》,《皖西日报》,《今日裕安》,《淠河》,《大别山诗刊》,《关雎爱情诗刊》,《泰山诗人》,《紫江诗刊》,等刊物上发表散文或诗歌。
年事│庄有禄:重拾飘逝的年俗
年事│庆红:捕年鱼
过年记忆│赵克明:年味淡了
过年记忆│过年重温老家规
过年记忆│高平:打补丁的春联
过年记忆│薛业忠:过年要磕头
过年记忆│高绪华:乡村年味
读者、作者须知
【叙事】可读性强,以短小说为主。
【散文】接地气的随笔、抒情、游记等。
【记忆】人事、村落、风俗和老手艺等。
【评论】见解独到。文艺评论包罗万象。
【诗歌】拒绝无病呻吟、晦涩难懂。
【传奇】扣人心弦,无论古今皆欢迎。
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,但必须未在其它微信平台推发过,篇幅3000字为宜,特别优秀之作可连载。请反复检查,杜绝错别字。所有来稿文责自负。
投稿:作品 + 个人简介 + 个人照片
投 @qq.com 专用邮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