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同长: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| 随笔

 图片 第1张

霍同长: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| 随笔原创 分水岭文友 45:00现在的学生,有一笔好字的不多。毛笔字写得好,更是稀罕。一个原因,可能是孩子真的没有时间学写字;一个原因,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真的广泛了:今儿学这,明儿学那,有的是条件。想起自己在师范读书时,那位教书法的郭老师。不知怎的,一些师范老师逐渐淡忘了,那位个头不高也有点驼背的,常常穿着墨色长褂的郭老师。他的眼睫毛很浓很长,向上挑着,笔锋似的;气宇轩昂的样子,还是清晰地留在记忆里。印象最深的是:他三年都要我们写正楷毛笔字,写的都是柳体。他一笔一划地教,我们一字一字地学。八十年代师范生每天下午都有一节写字课,我们每天必练毛笔字,教室里一群年轻人,真的浸在一屋的墨香里了。 我们每天用毛笔字学书,郭老师也每天必改。每次,我们作业发下来,都是圈圈点点,红黑相间。书法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改到每一笔,甚至每一点、每个笔画的转折,我们都能清晰地看见他有修改的痕迹、参悟出老师修改的每一笔的韵味。有时,老师端端正正地写着一个字的“样本”,笔锋清晰可见,原汁原味的字帖,我们也是如获至宝。我们那个年龄,性子正酣,大都比较喜欢行书或草书。胆大的男生嚷着要郭老师教我们行草,可他就是不曾理会我们。我们曾经看过,郭老师的蝇头小楷,行草与章法特别棒。我们算是见识到一位真正老先生的书家子气,我们为能够摊上这位善书并且教学极其认真的老夫子而高兴。我们以为他那时很保守。他说:“学书法,宜从正楷字入门。正楷的字,最为难写。正楷的字,好坏每个人都能看到。你们就学一样正楷字,写好了楷书,行草都不难的。”他还和我们说过,行草就是写得不太理想,字与字之间,还可以相互照应、补救,看上去,也不失整体美感。要是正楷字,哪怕一笔,一点;也容不得一毫的闪失、一点的马虎,每个字都有它适宜的间架结构、笔锋、神韵,法度是很严谨的。“一生学正楷,一辈子都会有写不好的字。下笔了,就有令人遗憾的字。”老师那样说。师范三年,我们真的周周正正学了三年柳公权玄秘塔碑。

陈省身

偶然的机会,读到类似的一篇文章。是关于数学大师陈省身的:他走完了93岁的人生,他有一个信条:“一生只做一件事。”他对人说:自己只会做一件事,就是研究数学。并且他要求自己:一生做好一件事。他爱数学,有一个原因是:数学简单,只要一张白纸和一枝笔就行。不错的,陈省身生活在红尘之中,浮嚣之声一定会传到耳朵里。但是,当他面对一道道数学题,面对白纸或黑板时,他会如老僧入定一样,把这个尘世都摒绝于外。于是,他的一生得到最大的成功,他的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。杨振宁说,陈省身是可以和欧几里得、高斯和嘉当并列的数学伟人。 人们会问,数学可以如此,其它行当也可以如此吗?我想也可以。当一个人静下心来,谁都可以把自己的学问、事业,“简化”成白纸和黑板。 法国马赛有一位叫多梅尔的警官,为了缉捕一名奸杀女童埃梅的罪犯,查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,打了30多万次电话,足迹踏遍四大洲,行程达80多万公里。多年来,由于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追捕上,结果两任妻子都离他而去,他仍矢志不移,经过52年漫长的追捕,终于将罪犯捉拿归案。那年,当他拿手铐铐住凶手时,已经是75岁高龄。他兴奋地说:“小埃梅可以瞑目了,我也可以退休了。”有记者问他,这样做值吗?他回答说:“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,这辈子就没有白过。” 我不经意就能看到,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,我们这个周围,想成功,参加各种兴趣爱好班的孩子太多了。不少人孩子,各类等级证书级别很高,一样样,一叠叠。包括这些年高考状元,秀人耳目的真不少,但最后呢?不说一事无成,但成为某个行业专家的的确很少。不是没有才能,而是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“核心优势”,没有从一条道上一直走下去。能够真正潜下心做学问的人不是太多,做学问的,也许心眼不需“太活”。一个人,一旦看准了自己的潜能,看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,就应沉下心来,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喜欢的这件事,这样,成功的几率也许会大些。

池莉

池莉在自己写的《一生做好一件事》中说过,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,但世上不知多少“聪明人”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……傻一点儿、笨一点儿、懒一点儿、冷一点儿,就做一件事——写作,我这一生!这句话,震撼好多人的心灵。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,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,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,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,用近39年著成了《昆虫记》这部昆虫学巨著。他的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,在他朴素的笔下,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,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,更能感受他的那种对于事业的执着与坚韧……30多年,一部《昆虫记》的诞生。

李国修

台湾著名剧作家、导演李国修,在懵懂年少时,曾对自己的父亲——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,抱怨过这样一句:做鞋做了一辈子,也没见你发财。没想到,李国修话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:“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,就靠着这一双手,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,哪一个少吃一顿饭,少穿一件衣裳?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,就算功德圆满。”没想到,“一辈子做好一件事,就算功德圆满”这句话,成了李国修的人生格言。无独有偶,看过台湾作家龙应台的《孩子,你慢慢来》,里面有着这样一句话:“我。坐在斜阳浅照的阳台上,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;是的,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,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,用他五岁的手指。”文中有着很多类似的语言,让我们读者、让我们做家长的,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和等待,慢慢地,等待花开,等到那些生命花期的必然到来,等到生命的慢慢成长,这需要那些看似懒散的时光,需要我们做温柔的坚持。是的,我们不要做强人,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,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…… 原来,这就是一种专注,一种执着,一种锁定。水滴石穿的道理,每个人都懂,但不是未必去做,每个人。小时候,听过“愚公移山”和“铁杵磨成针”的故事,内心除了感动,还有就是自己那个现在看起来的“三分钟的热度”。现实中,我们常常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是“十八般武艺,样样精通”,教育者更多地勉励自己的学生“艺多不压身”,谁知到头来,大都落得个“样样涉足,个个平平”的局面,导致“艺多不养家”的尴尬后果。 专注于一件事,看似简单,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。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……“两万小时理论”,即“经过两万小时的锻炼,任何人都会从平凡到卓越”。世间的人,大都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卓越的人;但大都没有想到或不能够忍受那“两万小时的锻炼,是怎样的漫长、枯燥、无趣,甚至绝望”。我们也不要泄气,更是不要浮躁,宁静致远。如果以责任、兴趣为动力,把这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,也只要每天半小时、一小时而已。凡人皆能做到,成功并非遥不可及。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,利用这有限的精力,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,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。八十年代上过安徽舒城师范的中师生,都知道郭啸时的名字。给人印象就是自己“写字、教字、改字”,他的那句“一生学正楷,一辈子都会有写不好的字”让我铭记在心。平素中总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潜行。就像于今年7月2日去世的李国修一样:“我这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,就是‘开门、上台、演戏’”,践行这句话,让他享有“台湾莫里哀”的美名,谁说这不是专注的魅力呢? 我们的教育,我们的老师,还有我们的家长,不也能从中得出很好多思考吗?

纸质报刊联盟

排名不分先后

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

《安徽工人报》副刊 胡茂勇《安徽法制报》副刊 陶必福《东部》杂志 李明亮《贵港日报》副刊 高 瞩 《北海日报》副刊 庞 白《未来》杂志 王贤友《乡音》杂志 姚文学《曲靖日报》副刊 黄官品《东方文学》杂志 付 力《旅游散文》杂志 张昌爱《皖西日报》副刊 流 冰

本刊编辑

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

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

值班编辑 戴晓东

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

霍同长,笔名杏坛听雨。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,六安市书法协会会员,六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,六安市优秀教师,六安市优秀班主任,高级教师。作品散见于《文学月刊》《文学世界》《齐鲁新视听》《半月谈》《淠河》《语文知识》《小学语文教学》《教育文汇》《速读》《中国青年报》《安徽青年报》《学习报》《皖西日报》等。出版个人著作《时间与笔尖并行》。参与主编《作文教材》《小学生同题优秀作文评析》《立德树人: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》《范式: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通途》《家风: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》等。个人博客“杏坛听雨V”2013/2014被评为“草根名博”;安徽省教育博客一等奖。博文1000多篇;被推荐到博客首页500多篇。

 图片 第2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