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先友:《远乡》不远 | 品读

 图片 第1张

胡先友:《远乡》不远 | 品读原创 分水岭文友 40:57

潘坤球先生的小说《远乡》读了三遍,这在以往那种蜻蜓点水式阅读体验上,是很少见的。

《远乡》讲述的是一个很遥远的故事。那时的分田到户至今约有四十年了吧。四十年前的王昌林家境贫寒却青春年少,与朱湾塘村的小倩姑娘因陈表舅的媒妁之言而被动交往。秋收季节去帮忙,路遇儿时玩伴陈玉兰。

小倩的不来电、陈玉兰的活泼,引发彼此的情感交织,勾起王昌林往日回忆。怎奈陈玉兰已许给村民办教师刘希文。

比王昌林小五岁、见他脸红躲避的未婚妻小倩,内敛本分;陈玉兰则热情开朗。学自行车碰到玉兰的胸口,割稻子与玉兰打照面,仿佛彼此心领神会,引得王昌林蠢蠢欲动、见异思迁,甚至动了带其私奔的念头。

期盼与梦幻对抗,生活毕竟是真实的。玉兰还是嫁给了民办教师刘希文,王昌林也认清现实与小倩成了亲,并带其去广东打拼,成就一番事业。

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:三十年后,王昌林无意中刷到玉兰的视频,便推荐给小倩。小倩表示早就看过了:有啥新奇?就你俩从前那点破事,只有你个人藏着掖着,当成秘密呢。

至此,留给王昌林的,只有尴尬和自嘲。

我们来看读者群的发言。

读者赵静留言:短小说《远乡》自然清新,蕴藉隽永,好看,耐读。感觉像亲身经历一样。我是1972年人,有点《人生》的感觉。

陈家勇读者留言:对,我也想说,吃着碗里看着锅里,像高加林啊。远乡读着很有感觉。

对此,赵静表示:高加林是此一时彼一时,王昌林是痴心一片,迫不得已,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。

读者青篱留言道:情深缘浅,物是人非。《远乡》勾起了我的回忆。我曾经爱过一个大眼睛长睫毛的姑娘,我们感情很好,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。记得分手那天,我把她写给我的信件、照片,还有赠送的礼物通通销毁了,更是发誓永不相见。从此各走各路,真的近三十年没有联系,虽然表现得那么决绝,但她一直在我心里没能丢掉。去年在一个公开场合再次见到了她,当时我并没有像王昌林那样欣喜若狂,而是五味杂陈,或者说很悲伤、很难过,因为在我心里她还是二十岁纯真可爱的样子。然而站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满脸风霜头发花白的女人,记忆里仅存的一点点美好的东西也被击碎了!耳边听到“哗啦”一声。三十年的时间,足可以把所有的恩怨是非弥平,之所以念念不忘,可能是对那段青春岁月的纪念吧。

读者轻轻碰一下留言:这篇乡村小说很接地气,写得细腻,人物生动,有情节,有故事。小说写得很沉稳!可见作者在毫无外界干扰的状态下执笔!有文友比喻如《人生》里的角色,是有道理的!期盼与现实交接,生活与梦幻对抗,在两三千字的短文里体现意境,做到非常难。潘坤球先生做到了。

小说《远乡》一经推发,读者纷纷在文后留言。

作家庆红写到:乡村爱情,细腻重现,我弱弱地问一句,是老师您自己的故事吗?哈哈哈。

赵克明编辑的留言是:尘封的故事,心底的涟漪。

庄有禄编辑的读后感是:一段旧情,始终在埋在心底,忆之香甜。好故事,接地气。

戴晓东编辑表示:我读了三遍。似乎小说中的人物离生于六、七十年代的我们不远……

编辑王明军挥笔写下感言:初恋如酒,历久弥香。男人至死是少年,恋人迟暮亦红颜。

读者吕思傲留言:八十年代爱情故事的真实写照,那个年代,虽然物质条件不够优越,但情和爱一丝丝都不少。

 图片 第2张

难得糊涂读者表示:醉过才知酒醇,爱过方知情深!生活常常是这样。

任泽奎文友兴致勃勃地留言道:《远方》有着一定年岁,故事真情、浪漫而又酸辣,说明潘老师擅长叙旧月。故事有着“强摘瓜″也甜的婚姻,因为王昌林与刘小倩终成一家,陈玉兰与小教师也扭成了一家,在今天火爆的抖音里抖出了当年的酸涩。潘老师构思相当棒。

于秀玲文友表示:那个年代的婚姻大多父母包办,真正为爱情拼出一条血路的甚少。两人拼凑过日子大半辈子,没说出口一个“爱”字的就属于这代可怜而又老实的人。

志华老师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:远乡的玉兰一直在昌林的心里!那份藏在心底的秘密却被妻子不屑一顾地称为“那点破事”!那情、那景、那人,就尘封远乡吧!

文友赵承河留言:浓缩了当时农村穷孩子的爱情故事,潘老师描写细腻,也有俺当时的影子。

秋月霜花读者写到:世间,不是所有的有情人,终成眷属。结局有点遗憾,但是,爱情的美好,不仅在于她的圆满,或许缺憾更撼动人心。

读后感很多,不一一列举。

笔者想说的是:主人公王昌林、玉兰、小倩,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,将作品的走向推向高潮。花开花谢,潮起潮落。既然走不出包办婚姻的枷锁,顺其自然,也符合乡村的约定俗成。婚姻是相互磨合出来的,想象的毕竟不是很牢靠。

我的脑海里甚至闪现出文尾小倩那一抹的狡黠,她和玉兰之间似乎有过什么默契。恋情经过虽然表面看有些许遗憾,但是已不重要。重要的是小说很好看,作品触动了我们的软肋。

小说《远乡》其实不远,描述的都是身边人、身边事。它唤起了我们对《人生》角色的探寻;它启迪我们对婚姻的定位。它吹来一股清新的风,给了我们对文学更多的期待。

原作欣赏 潘坤球:远乡 | 短小说

纸质报刊联盟

排名不分先后

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

《安徽工人报》副刊 胡茂勇《安徽法制报》副刊 陶必福《东部》杂志 李明亮《贵港日报》副刊 高 瞩 《北海日报》副刊 庞 白《未来》杂志 王贤友《乡音》杂志 姚文学《曲靖日报》副刊 黄官品《东方文学》杂志 付 力《旅游散文》杂志 张昌爱《皖西日报》副刊 流 冰

本刊编辑

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

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

值班编辑 赵克明

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

胡先友,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。在各地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,散见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邮政报》《江南时报》《扬子晚报》《读者》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》《演讲与口才》《农民日报》《苏州日报》《皖西日报》等百余家报刊。

 图片 第3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