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忆|老物什越来越少,今天来说说六安火柴的事情吧

 图片 第1张

记忆|老物什越来越少,今天来说说六安火柴的事情吧朱炳兰 02:25

如今环境发展了,时代变化了,就火柴来说,一方面生产会浪费木料,树木减少,破坏的是环境,更会让生态遭到破坏;另一方面,打火机出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火柴的消失。尤其是生态文明的社会,让社会更美好,让城市更美好,首先是生态更文明,让火柴消失,让森林茂密,如此说来,火柴不消失,难道要消失的是文明只是科技的进步有时候也常常让我们矛盾,既怀念着过去的美好,又期待着未来的灿烂,这也算是一种弃旧迎新的失落吧。

 图片 第2张

渐行渐远的火柴

2012年偶然地在广播中听说号称亚洲最大的火柴厂——泊头火柴厂破产拍卖,百度新闻搜索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河北省泊头火柴厂,原名“永华火柴股份公司”,创建于1912年,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,改写了国人依赖“洋火”的历史。查阅有关资料称:在我国众多的定点国有火柴厂中,泊头火柴厂年生产能力200万件。遥遥领先于产能第二名的山东济南火柴厂(山东济南火柴厂创建于1913年,年生产能力135万件。)实实在在的数字说明泊头火柴厂享名“亚洲最大”,名副其实。

  火柴是截止于二十世纪末最佳的取火器。在火柴问世之前那段漫长的人类生活史中,取火方法有击石法、钻木法、金燧法等等。燧,古代取火器的统称,《周礼·疏》曰:“以其日者,太阳之精,取火于日,故名‘阳燧’,取火于木为‘木燧’也。”

 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,钻木取火的发明人是三皇之一的燧人氏①。人类用火结束了茹毛饮血之近似于动物的生活方式,汉语中“火”“活”同音,也许在苍颉看来,“火”就是“活”,“活”就是“火”,人活着就离不开火,离开火人就不能活。取火不易,所以要“薪尽火传”。

  钻木取火是一种极原始的人工取火法,文学作品如果可用作于科学引证,那么这钻木取火方法在唐、宋期仍沿用不废,并且形成了一些约定成俗的制度。杜甫诗中有“朝来新火起新烟,湖色春光净客船”“旅雁上云归紫塞,家人钻火用青枫”的句子。古代有四季各用不同木材钻木取火的风俗,易季时所取之火叫新火。唐宋时代有清明日赐百官新火的仪式,所以苏轼有诗云:“卧皋亭中一危坐,三月清明改新火。”

  阳燧取火就是以金属(传世阳燧多为铜质)为镜,凹其面向日取火。宋代沈括《梦溪笔谈》有关于金燧取火的记述:“阳燧面洼,向日照之,光皆聚向内,离镜一二寸,光聚为一点,大如麻菽,著物则火发。”②据我国考古实物判定,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发明和使用了阳燧,这雄辩地说明华夏民族在世界上处于太阳能取火的领先地位。后来因为有了不受天气限制的火镰取火法,阳燧来了一个华丽大转身,隐去了取火功能而升格为礼器,转化为神圣的精神力量。仿阳燧取火之奥运会圣火火种的采集方式,表明了现代人对神圣的精神力量的敬仰与尊重。

  击石取火是人类最古老的取火方法,它却在历史上延用的时期最长。击石取火最终挤走了木燧和阳燧,不过这时的击石有了一个新名词叫“火镰”。它是由火石、钢条和火绒三部分组成。因为镰刀形状的钢条是这个组合体的主件,所以得“火镰”之名。火镰利用摩擦起火的原理,使用时反复让钢条与火石摩擦使之发热,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,产生的火花点燃垫在火石下面的艾绒。火镰可以随身携带,采集火种不受时空限制,它的问世在当时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小发明。

  说它是了不起的发明并非是妄语,今日之打火机应该算是火镰的进化品种。打火机的引火原理来自于火镰,只不过是改变了器形装置结构,将现代新型材料(人造合金火石、碳氢化合物燃料)替换了原始的普通顽石和植物性燃材罢了③。带一点吹捧的成分说吧,火柴的发明说不定也是受到火镰摩擦起火的启示。

  说火柴由火镰而来,多少还是觉得有点底气不足,火柴最初在中国露面时被称作“洋火”,洋者,夷物也。清人孙玉璋《异闻琐录》有记载:“道光间,英夷所贡杂物,多谣巧好玩。中有自来火者,长仅盈寸,一端五色洋药,擦之而火爆发。士大夫见之莫不惊奇,以为鬼物。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,唯索值厅昂,非豪商显宦无力求之耳。”这“自来火”在民间简称为洋火,泊来品。

  最初制造火柴的主要原料是黄磷,黄磷着火点极低,稍一摩擦就起火。发表于1846年的安徒生童话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,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。文中描写道:

……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,手里还拿着一把。这一整天,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……她敢从一大把火柴里抽出一小根,在墙上擦燃了,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。哧!火柴燃起来了,冒出火焰来了……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……

  看得出这时的火柴是可以在任何糙面上摩擦起火,并且比较昂贵,是论根计价的。

1855年,瑞典人伦特斯特路姆氏兄弟俩对火柴作了很大的改进。他们改用氯酸钾和三硫化二锑为主要原料,把赤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上,必须两者结合使用,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火柴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。火柴是化学与物理学相辅相成的结晶品。

  论取火方法,火柴与火镰是为天壤之别。可是因为它是“洋火”,属于奢侈品,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得。直到泊头火柴厂这样的民族火柴工业的兴起,才改变了洋火垄断市场的局面,使火柴价格“软着陆”,逐渐的走向民间。普通民众与一茎之轻的小小火柴亲密接触,令火镰出局,恐怕是上世纪40、50年代的事。我最早见到的火柴是宁波火柴,其次是芜湖火柴。

  六安曾经也有火柴厂,全民所有制企业,位于解放北路269号。“1958年建厂,职工286人。2005年3月31日开始清算,2006年12月18日清算结束。因梅山北路续建和解放北路拓宽,市土地收储部门以930万元实施整体收购”(黄山书社2015年3月第一版《六安市金安区志》)。又据1993年黄山书社出版的《六安县志》介绍:六安县火柴厂,1960年投产。1961年生产火柴1万件,1965年达3.5万件,1978年达6万件。1982年,因木材供应紧缺,改产部分蜡梗火柴,年产2000多件,大中档火柴执行国际GB393一80标准生产,1983年7月以“如意”商标注册登记。1985年火柴产量10.1万件,总产值146.5万元,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3万元。产品销往东北、山东、新疆、河南、上海等省市。

  有藏友收藏有六安火柴厂皖西风光卡2枚,品相很好;六安论坛网友“宇宙浪子”曾经在2013年8月31日也发过一组《“六安火柴厂”生产的那些火花》,这些涂抹上了历史印记的“民间名片”绚丽多彩。

  我曾经有一帮常在一起神侃海吹的同龄酒友,有一次酒阑之时,一位善辩者说:我出一题,如果有人能说出答案,我当自饮一杯,否则罚你们各饮一杯。提问:为什么所有的火柴杆都是固定的长度大家都说:这好答,是(轻工)“部标”规定的嘛!他说:不对,这个长度是正好可以点燃两支香烟的长度,——请你们都各饮一杯 ! 众人不服,说你这是个伪命题,不算数。他说:好吧,我们赌一把火柴点香烟。我先来,如果有哪位能超过我点燃的香烟支数,我情愿按这香烟的支数以酒代罚;如果没有人能超过我,那你们就得按我点燃的支数罚酒。于是他擦亮一根火柴从邻座起依次点烟,座中共有烟民六位,以他本人为结束。看着他以不断变化持火柴杆的微妙手法和敏捷动作,惊得在座者无人敢于应战,都说我们各人自饮一杯算了吧。用一根不足4厘米长的火柴能连续点燃六支香烟,可不可以申请“火柴点香烟”吉尼斯世界纪录

到庐山旅游,会听到导游讲毛主席用火柴计数的故事:

1959年毛主席第一次上庐山,陪同的江西省和九江市负责人提醒说山路崎岖,要转三百多个弯才能到达山顶哩。他笑着说:那好呀,我们用火柴来计数,看看到山顶,一共用了多少根火柴,就知道转多少弯了。卫士长李银桥负责取火柴计数,从汽车进山的第一个弯起,转一个弯抽一根,汽车左转右转地转了一个多小时后驶进牯岭镇。李银桥整整用了四盒火柴,每盒火柴一百根,共计用掉四百根。其中主席在车上先后抽了四支烟用去了四根火柴,庐山的弯道精确数字是三百九十六个。

  即日,毛主席赋诗一首:《七律﹒登庐山》。

 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。望鄱阳湖、扬子江,千峦竞秀,万壑争流,红日方升,成诗八句。

 一山飞峙大江边,跃上葱茏四百旋。

 冷眼向洋看世界,热风吹雨洒江天。

 云横九派浮黄鹤,浪下三吴起白烟。

 陶令不知何处去,桃花源里可耕田

  诗中的“四百旋”竟然是实数,堪称写实与浪漫结合的典范,“四百旋”的来源及形成也为庐山的旅游业留下一段佳话。

  价廉物美的火柴如今悄然退世,说起来不免令人对它有几多同情。人类发明的多种人工取火方法中,惟有火柴的优点最多,而它的寿命却最短。在人类千万年漫长的历史时空里,百余年只不过是擦亮一枝火柴的一个瞬间,难道这就是残酷的宿命吗

  我平生不抽烟,也不下厨,与火柴没有多大的缘分。如今提到火柴走到末路这个话题,却也有了一丝莫名的伤感。童年时邻居哥哥曾送我一件特为我制作的小玩具——火泡枪,这“枪”的弹药就是火柴。把火柴的疙瘩头抠下来,放到火泡枪底座的凹窝中,将枪的顶端对着青石板上狠劲一砸,会发出清脆的“叭”的一声枪响。某时某地,这模拟的震撼音响会收到“平原枪声”的意外效果!我母亲对火柴的管制甚严,不准许孩子玩火柴,我只得用其它各种方式与同伴们赌胜负,如果我胜,赢品选定为火柴。老实说,火柴消失了并不怎么值得我怀念,我怀念的是永远消逝了的快乐的童年……

  ①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通常指燧人氏、伏羲和神农氏。

  ②晋人崔豹《古今注·杂注》载:“阳燧以铜为之,形如镜,照物则影倒现,向日则生火,以艾炷之则得火。”详尽地解说阳燧的材质、形状和使用方法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、《论衡·说日》等典籍中也有关于“阳燧”的记载。

  ③打火机火石是金属铈与镧的合金。打火机燃料通常是丁烷、异丁烷、丙烷或其它碳氢化合物。

 图片 第3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