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平:春天的味道 | 散文

 图片 第1张

高平:春天的味道 | 散文原创 分水岭文友 39:30

几场春雨过后,大地逐渐葱绿起来。又一个新的四季轮回开始了。星期天一早起来,我就直奔野外——到每天傍晚我散步经过的地方去挖荠菜。

野菜的情结是小时候就开始的。那时物质比较匮乏,野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,采摘回来后或煎或炒,一家人常常吃得津津有味。祖母和母亲这一代人经历过苦难的生活,她们经常给我们讲述她们小时候靠野菜充饥才得以活命的往事,所以我对野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。那清新自然有泥土气息的野菜,常常唤起我的回忆。春日暖阳下,我们经常会拿着小铲子,挎上小篮子,三五成群,奔向田野,当然,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挖野菜,而是为了出去疯闹玩耍。

“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。”这是辛稼轩写荠菜花的诗句。说荠菜花是报春第一花,一点也不夸张。因为荠菜独特的清香味,因而它常常被视作美味。那时,每年春天来临之际,我们这些孩子们迎着料峭的寒风,走向田间山野,寻找荠菜的踪影。要不了一个小时便可满载而归。那绿绿的叶,纤纤的茎,细碎的花,挖回家后,母亲用开水一烫,能做出多种花样来:荠菜饺子,荠菜肉圆,荠菜氽豆腐汤等,味道鲜美纯正、散发出缕缕的清香。那时乡村穷,我们平常很难吃到鱼肉,肚子里的油水少得可怜,每到荠菜上市的季节,能吃上一顿带有一点肉的荠菜圆子或是荠菜饺子也是难得的奢侈。

 图片 第2张

荠菜不仅味道鲜香,它还是一种药材。它味辛甘、性凉平,具有和脾利水、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,叶嫩根肥,具有诱人的清香和美味。含有丰富的营养。荠菜焯过后凉拌、蘸酱﹑做汤﹑做馅﹑炒食都可以,还可以熬成鲜美的荠菜粥,特别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。所以民谚说:“三月三,荠菜当灵丹。”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。

香椿芽也是春天里人们喜爱之物。清明前后,香椿树发出了的小芽,先是红红的,随着一天天长大,颜色渐渐变绿。我们爬到树上,将其采摘下来,用开水烫过之后,用它拌豆腐,炒鸡蛋,或者是加上腊肉清炒,每当其时,家里满屋飘香,那可真是难得的佳肴。人们称香椿是“长在树上的蔬菜”,真是恰如其分!

在我们老家,还有一种野菜叫马兰头,也是人们喜爱的野菜。采其嫩叶,洗后入锅,焯一下水,切细拌上盐与糖,再浇上一点香油,吃后齿颊留香。它还可作馅,与肉糜或虾皮等荤料调拌,可作锟饨、饺子、锅贴等馅子,鲜美诱人。若将风干的马兰头和肉红烧,更是别有一番风味。

清明节后,我们家屋后的山上会长出许许多多的蕨菜。新鲜的蕨菜,顶端的嫩叶处于卷曲未展开的状态,就像一个小孩的拳头,因此我们又称它为“小孩拳”。蕨菜,质地软嫩,清香味浓,而且富含氨基酸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,被称为“山菜之王”,是不可多得的山间美味。蕨菜因为但较难以保鲜,所以市场上多见的是腌制品或干品。其实,采摘鲜嫩的蕨菜,先用开水烫,再过凉水,然后加上肉丝清炒,口感特别爽脆。

在乡下的田间地头,吸引人们的眼球,还有那一丛丛的野蒜,野蒜在我们这里又被称作小蒜,不过这种小蒜在古代有个高雅的名字叫做薤,又叫薤白,它是我国古老的食材。这种小蒜,圆圆的茎杆,看上去像葱,所以有的地方又叫小葱。常常长在路边地边菜园边,大小跟土地的肥瘦有关。我见过最大的小蒜瓣儿跟小拇指差不多。过去我们这儿的人在小蒜最嫩的时节,拿起一把小锹或是小铲,往往一挖就是一小篮,回到家中摘去黄叶用水洗干净,晾晒半干,然后用盐腌起来,几天以后就成了喷香可口的小菜,蒸熟后拌上香油,用它佐饭,能够健脾开胃,增进食欲,据说还能够帮助孩子消化壅食。煮汤水,可以治咳嗽等。

小蒜是古代五菜之一,可见它早已是平民百姓的家常菜了。古人烹制薤菜与今天相比要丰富多彩的多,诸如腌、酱、泡、拌、炒、煮、炖,熘等多种方法,风味也因地而异,因时而异,各有千秋。古代诗词中,到处都有薤的影子。如杜甫的“盈筐承露薤,不待致书求”;白居易的“酥暖薤白酒,乳和地黄粥”;陆游的“冻薤此际价千金,不数狐泉槐叶面”等。最有名的要算人生苦短的《薤露歌》:“薤上露,何易晞!露晞明朝更复落,人死一去何时归!”想想也是的,光溜圆滑的小蒜上,哪里能够留得住朝露呢?

在野菜家族中,还有大名鼎鼎的蒲公英。在乡村的路边田间地头,到处可见蒲公英的身影,一蓬蓬一簇簇,一根根碧绿的茎杆上托起一个个毛茸茸的小球。如同托起一个美丽的梦。蒲公英不仅是食物,还是中药材,它能抗菌去热、消炎解毒。初春,刚刚从地面露出头来的蒲公英颜色碧绿,十分惹人喜爱,采摘回来,可炒食或凉拌,清爽可口。等它老了开花之后,根茎叶晒干以后可以泡水喝。据说现在人们已经开始人工种植,作为特色食品走上人们的餐桌。

提起野菜,一般人都以为是春天野菜多,味道好。殊不知夏天的野菜也很丰富多彩,也同样鲜美可口。鸡头梗是江南水乡的又一种野菜。鸡头的籽又名芡实,是属于滋补的中药材。在我们家乡用鸡头梗子,配红辣椒丝大火快炒几分钟即可上桌。尝过之后,那独特的清香味一定让你难忘。在夏季里还有一种风味独特的野菜,它就是马齿苋,味道略酸,但口感柔脆,采后用盐揉渍,挤出水,做包子馅,味道鲜美,我们老家人们喜欢将它用开水烫后晒干储存起来,到了冬季用它和咸鱼咸肉同烧,不仅清新爽口,还具有清消炎的功效。

如今久居城市的人们,吃腻了鸡鱼肉蛋和大棚里人工栽培的蔬菜,觉得缺乏新鲜感,吃啥都没味道,人们渴望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。于是野菜成了都市人的新宠。野菜不仅新鲜,营养丰富,大多数野菜还具有保健功效,既是菜也是药。因此在集市,在街头,那一篮篮的野菜成了抢手货。现在的食材,只要一和绿色无公害挂上钩,立刻就会身价百倍!

像过去我们老家山上随处可见的松菇,现在上市时能卖到几十元一斤,而且还供不应求。在我们六安,松菇肉片汤是城市各大土菜馆的招牌菜,深受食客的青睐;还有那路边地头常见的地脚皮(可能叫地钱或者叫地耳,一种地衣类的植物),也被人们捡回来,清洗干净,成了饭桌上的特色菜。野菜不仅为人们调剂了生活,改换了口味,从营养、烹饪、保健的角度来看,还起到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、延年益寿甚至美容的目的。如今,每到春天,去乡下踏青旅游,品尝野菜,也渐渐成了都市人的时尚了。
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吃野菜是为了果腹,为了节约,为了度过饥荒,后来,生活条件渐渐改善,野菜淡出了餐桌,留给我们的印象也渐渐模糊了。然而近年来,野菜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。如今人们喜欢野菜则属于锦上添花,是为了追求健康、是为了改善营养结构。是崇尚绿色,回归自然的观念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,餐桌上小小的野菜,也折射出我们生活的巨大的变化。

有这样一个故事:一群城里人来到乡下旅游,中午在农户家吃农家饭, 当主人端上一盘盘新鲜的蔬菜时,客人们边吃边夸好吃。谁知笨嘴笨舌的女主人却说,好吃你们就多吃一点,这些菜在我们家放着也是放着,我们家的牲口都不吃。

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。都市人青睐野菜和土菜,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人们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更加科学了,这不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吗?

纸质报刊联盟

排名不分先后

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

《安徽工人报》副刊 胡茂勇《安徽法制报》副刊 陶必福《东部》杂志 李明亮《贵港日报》副刊 高 瞩 《北海日报》副刊 庞 白《未来》杂志 王贤友《乡音》杂志 姚文学《曲靖日报》副刊 黄官品《东方文学》杂志 付 力《旅游散文》杂志 张昌爱《皖西日报》副刊 流 冰

本刊编辑

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

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

值班编辑 赵克明

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

高平,六安市椿树人,乡村小学教师,爱好读书写作,有近百篇散文随笔在报刊及微刊上发表。

 图片 第3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