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登保:陶育群品 | 感念母校

 图片 第1张

何登保:陶育群品 | 感念母校原创 分水岭文友 22:00

 图片 第2张

2018年国庆期间,舒城晓天中学88届高中学生举办毕业30周年纪念活动,我接到了邀请函。我抱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参加这个聚会,因为,他们是我从教以后的第一届学生。

我们当老师的,可能都有同感,第一届学生总是让你印象深刻。88届是我工作经历中教学时间最短但感情很深的一届。随着教龄的增长,我在思考这个现象,为什么第一届学生总是让人印象深刻,可能是缘于初为人师特有的一种“紧张感”而引发的学生的“新鲜感”。 1987年8月底,我来到晓天中学报到,校长就向我摊牌,我将接任高三年级的语文课。因为在我报到之前,语文组的老师有的退休,有的调离,高中语文老师出现了空前的缺员状态。初上讲台,就接毕业班的课,我曾向校长陈述过我的困难,我有三个不熟悉――不熟悉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体系,不熟悉高考的新要求,不熟悉临近毕业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。 听说将有新老师接任高三的语文课,学生拭目以待,我别无选择。 因为学生们将面临高考,我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学过的知识能否转化为他们的应考能力。每天上课,虽然我的外表可能是从容的,但是,我的内心是紧张的。因为有紧张感,在课堂上,我非常用心地去感知着学生们的反应;课下,我喜欢与学生们讨论交流。我的这种紧张情绪(这种紧张感延续到我以后接任的每一个新班级),可能也感染过他们,我与学生之间产生过一种同舟共济的“教学情感”。

那一年,教给学生们些什么,我可能还记得一些,学生不一定记得了。但是,有位大师说过,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。这剩下来的东西,对那一届学生来说,可能是艰苦环境中勤奋好学的精神;于我,应该是和学生一同编织过的纯真梦想。我在最美的地方,最好的年华,遇见了教育,遇见了自己的学生,并与他们建立起了亦师亦友亦兄妹的情感。 在以后的30年中,我和那一届的许多同学都有交往,在这种交往中,我感受着作为老师的快乐;在这30年中,我也时常回忆着与第一届学生共同学习的经历,这些回忆,已成为一种精神营养,激励着我好好做老师,专心做老师。 在那次聚会上,我作为教师的代表,作过简短的讲话。 我感谢组委会的各位同学,是他们辛勤筹备、周密安排,让我有机会看到了久违的面孔,听到了熟悉的声音,让我们能在一起回忆那段纯情天真的岁月,那段岁月值得我用一生去咀嚼,去收藏。 他们聚会时,有一个主题标语:“任你飘忽半生,相逢仍是少年。”我借这个主题标语,作了一些发挥。我说,这个标语,前半句未必贴切,因为他们正当盛年,不应有那种羁旅漂泊之叹;后半句却揭示了一种典型的情感,同学相聚,穿越时空,时光重回。面对相逢的“少年”,我以兄长的身份瞩望着未来,希望他们要爱护好身边的人,要珍惜自己。人到中年,没有必要去计较人生的是非得失。我向他们推介了王蒙的文章《内心安详,从不荒凉》,内心安详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。安详方能静观,静观方能明断,明断方能行动,这样,我们的生活就会有条有理,不慌不乱。 这一次聚会,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,要为母校送上一种有意义的纪念物,于是,我想起了与此相关的事。 8月31日,这次聚会组织者之一的吴晓曙同学在微信中给我留言,告诉我他们决定给母校送一块匾额,上面要有四个大字,类似桐城中学的“勉成国器”,让我给他们拟一个好词!我回复说,这个任务好像比较艰巨,发动大家,集思广益。晓曙同学说,这就不用发动大家了,您是恩师,是教育专家,我们听您的! 学生要给“母校”送匾额,“母校”这个词很容易触及到我心灵的柔软处,我很喜欢“母校”这个词,我倾向使用这个词的人不是校长,不是老师,而是曾在学校读过书的学生。 我也是晓天中学的学生,1983年离开那里,1987年,又回到了那里,工作八年以后才调离的。离开那里以后,那里就成为了我生命中的“母校”。三十年间,经历过许多事,但是,无论在什么情境下,想起母校的时候,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念,母校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故乡。从这一点上说,回到晓天中学,我与学生们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。 因此,面对学生的请求,我没有理由推脱。于是,9月1日,我给晓曙送了四个字“陶育群品”,并作了这样的说明: 这四个字出自《宋书》,用语较古雅。“陶育群品”适用于所有学子对母校的赞誉。在大众化教育的年代,也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追求――桐城中学的“勉成国器”,意在培养精英;而“陶育群品”,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。在学校看来,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珍视的!

吴晓曙同学把这四个字发给他们的同学,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同。晓曙同学长年研习书法,隶、草、行、楷,诸体兼善,匾额书写,他是不二人选。过后,他把样品发给我看,“陶育群品”四个大字以楷体书写,端庄大气;落款 “晓中一九八八届校友归校纪念”,以草体呈现,灵动飘逸。过后,他们精心框裱,画框选用浙江东阳木雕,格调古雅。长度300厘米,寓意毕业30年,宽度88厘米,寓意88届校友,长高比例,符合黄金分割律,且富有美好寓意。 2019年底,我回到母校,发现这块匾额悬挂在学校新落成的报告厅正门的上方。学校在显著的位置悬挂这块匾额,充分彰显了母校对学子的尊重! 其实,“陶育群品”,也是我自己终身践行的教育理想。在我的学生中,固然有一部分考取了名牌大学,成了社会精英,我为他们骄傲;但更多的学生,他们是普通人,他们生命旺盛,情感丰盈,精神高贵,生活红火,我更为他们感到欣慰与自豪! 最近,我请晓曙同学再为我写下 “陶育群品”这四个字,并装裱张挂在我的办公室里。晓曙同学先是自谦地推脱,说自己的名气不大,您的办公室要张挂名家的作品。我不想借名人以自重,我终身从教,学生才是我生命中最可珍视的“名家”,是我最得意的“作品”! 陶育群品,我仍将继续行走在路上……

本刊编辑

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

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

值班编辑 赵克明

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

何登保,安徽舒城人,中学特级教师,正高级教师。在《语文教学通讯》《中学语文教学》《语文报》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;出版《文化积累与作文品位》《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微观研究》等著作。工作之余,偶写散文,当作滋养心灵的一种方式。

 图片 第3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