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永:小夏 | 小小说

 图片 第1张

李永:小夏 | 小小说原创 分水岭文友 20:10

她是夏医生、夏主任。年轻的同行叫她夏老师。夏主任周一上午、周五下午在专家门诊坐诊,挂号费一百。周日,可以通过特需门诊找到她,挂号费为五百。周二早上到病区查房的时候,在十几个医生中间,夏主任那件白大褂鹤立鸡群般洁白异常。白大褂下是精致的黑皮鞋,闪闪发亮,将她丰满的身体送到病床前约一米的位置。那张精心保养过的脸,有三分之二被医用口罩罩住。她总是戴两幅口罩,两幅口罩的四条系带在她脑后烫过的短发上有条不紊地交叉着。那张脸的其余部分隐在一副眼镜后面,镜片透明无色,可以看到眼睛。她的眼睛就像镜片一样平板,没有表情,似乎眼镜后面还是一副眼镜。

夏主任的手很白,也和脸一样经过精心处理。指甲修饰得大方、庄重,很贴合她的职业。这双手总是背在身后,很少使用。因为有好几双手为她抱着病历,在一沓沓病例里寻找她需要的那一本,为她翻到需要过目的那一页,指出一些重点文字和符号恭敬地向她一一展示。偶尔,这双手会短暂地从背后来到面前,从她的脖子上取下听诊器,把听诊器的冰凉贴在病人胸口的温热上。夏主任凝神细听,病人大气也不出地配合,整个病房都跟着屏气敛息。听诊结束,她人还要在病床上停留一会,询问并回答病人一些问题,那双手却已功成身退。早有人抢着把酒精洗手液喷到她摊开的手里。她一边跟病人说话一边搓着手。一直到离开病床走近下一个病人的时候,六步洗手法还在有条不紊地持续。每一个周二的早晨都是这样。在她进病房之前,那里充满了活泼生动的声音。在她进来之后,闲言碎语纷纷沉默。家属们端正了坐姿,病人们收敛了不满和怨言,正在表现痛苦的患者也停止了呻吟。“夏主任好!”“夏主任,早上好!”招呼声此起彼伏。“好。”“早上好。”夏主任透过两层医用口罩回应着他们的热情。 很久以前,她还不是“夏主任”,人家叫她:“小夏医生”。或者只叫她:“小夏。”那时候她也是一头短发,只是没有烫过,每一根发丝都光鲜如初。那时候她的脸比现在的脸要小上一号,没有这么多的脂肪和粉底。那双眼睛也比现在的眼睛大、圆,眼珠很黑很亮,眼角也没有这些鱼尾纹。那时候她也不像现在这样,在上班路上、在办公室、在病房、在休息室、在电梯里都戴着口罩,有时候到家很久以后还戴着口罩。那时候她还不习惯两层棉纱口罩带来的憋闷。那张不喜欢口罩的脸总是在笑,即使不笑的时候也好像在笑,笑容就像阳光围绕着太阳那样围绕着她年轻的脸庞。那时候她从来不穿古板沉闷的黑皮鞋,她喜欢轻松自在的球鞋。她穿着球鞋轻捷如风般在办公室——走廊——病房之间跑来跑去,在各个楼层之间跑上跑下,她跑的飞快,连电梯也跑不过她,有时候她带着病人和家属们一起跑,远远跑在他们前面,不得不停下来扶着膝盖气喘吁吁地喊:“快,检验科要下班啦!”查房时,她捧着一沓病案,站在主任和老师们身后。她认真地听着主任和老师们说的每一句话,病人的每一句描述。边听边把一些她认为有用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。她的目光在笔记本和病床之间闪亮往来。主任的手在一个孩子的肚子按着。那是她当住院医师负责的第一个病人。她停下手中的笔,把病历和所有的检查报告都铺开在孩子的病床上,滔滔不绝地向主任汇报病情的变化。由于激动和紧张,她的声音时时哽住。那个孩子叫她小夏阿姨,说她长得真漂亮,问她,等他长大了,她能不能嫁给他。“这个情况相对比较复杂,整体看起来不太乐观。”主任摸着孩子平瘦得可怜的肚子说。孩子也伸出小手在主任的大肚子上按着,边按边模仿主任严肃的面部表情。医生们都笑了。主任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,他的手在孩子的额头轻轻拍了拍然后伸向一边,等着酒精洗手液。可是没有等到。洗手液在小夏医生手里。她拿着洗手液抱着病历跑进了洗手间。在那里,她咬住下唇努力克制着,不让自己哭出来。

李永,六安人,工人,文学爱好者。喜欢阅读,写一些零碎片段,偶能凑成一篇。

纸质报刊联盟

排名不分先后

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

《传奇传记文学选刊》杂志 袁小玲《安徽工人报》副刊 胡茂勇《安徽法制报》副刊 陶必福《东部》杂志 李明亮《贵港日报》副刊 高 瞩 《北海日报》副刊 庞 白《未来》杂志 王贤友《乡音》杂志 姚文学《曲靖日报》副刊 黄官品《东方文学》杂志 付 力《旅游散文》杂志 张昌爱《皖西日报》副刊 流 冰《教师报》文苑 蔡 静

本刊编辑

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

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

值班编辑 赵克明

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

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,但必须未在其它微信平台推发过,篇幅3000字为宜,特别优秀之作可连载,请反复检查,杜绝错别字。严禁抄袭、套作,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,本平台无连带责任,所有来稿文责自负。

投稿:作品 + 个人简介

投 @qq.com 专用邮箱。

 图片 第2张